我国316不锈钢管经销商真实生存状态究竟如何?
根据记者了解,钢贸类纠纷是银行众多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中占比较高的一类。“从2013年四季度开始,一些原来经营情况比较好的企业,现金流也出现了问题——316不锈钢管订单量下降,资金利率走高,企业难以承受。”上海一位资深钢贸商坦言。
本报记者统计,在以银行为原告且涉及钢贸企业的125件案件中,原告主体包括工商银行、中国银行、民生银行、光大银行、兴业银行、平安银行、中信银行、华夏银行等10家上市银行。其中一国有银行就占据了半壁江山,平均每天2.6件(4月15日-5月15日期间共计23个工作日)。
浦东新区会聚各类金融机构,因此,浦东新区法院成为受理金融纠纷最多的法院之一。本报记者掌握的数据显示,仅浦东新区法院民六庭2013年一年受理的钢贸类金融案件就有1100多件。经过调研分析,该院认为银行将至少又有1000余案件起诉。
记者走访多地调查了解到,这波银行与316不锈钢管企业金融纠纷的起源,始于2009年至2011年间。“那个时候我们之间合作非常紧密,钢贸商能从银行取得大量信贷。”何老板,一家在上海常年从事钢贸生意的企业主告诉记者。
据上海市银监局统计,在行业繁荣时期,仅上海地区钢铁贸易企业贷款余额一度接近2000亿元。上海周宁商会的数据显示,以银行融资1600亿的规模平均成本15%计算,钢贸商每年支付成本近250亿元,银行在与钢贸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取得了丰厚的回报。
然而随后的两年时间,国内宏观经济下行,国内国外需求低迷,316不锈钢管滞销,钢铁价格倒挂使得钢贸商损失惨重。“对于钢贸类贷款,此前包括兴业银行、民生银行都曾向当地商会表态不会一刀切。”何老板坦言。
但问题是,整个钢贸行业因为联保、互保混乱不堪,已经不是银行能缓解企业资金链紧张的问题了,因此,银行着手向钢贸商们提起诉讼,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。
房地产市场繁荣之时,316不锈钢管 也被市场大肆炒作,在“联贷联保”的融资模式下,钢贸业被资本裹挟急速膨胀,曾经繁极一时。而今,钢贸行业不良贷款集中爆发,相互担保融资的钢贸企业们,遭遇了“火烧连营”般的系统性危机。